这位开国将军的克敌法宝,无与伦比。 他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攻下敌人的重阵。
1931年“九十八事变”爆发以来,全国爱国志士投身抗敌救国事业。 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战指挥员。 例如,领导黄麻起义的王树声将军指挥兵团成功渡过琼州海峡。 执行登岛行动的赖传柱将军。 但我今天要讲的是一位开国将军,他指挥了多次战斗,不费一枪一炮,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却没有损失一兵一卒。 他就是李志民将军,终身军人。
李志民将军
早期革命生涯
1906年清末,李志民出生于湖南浏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九岁那年,家里虽然贫困,但仍供养李志民读私塾、小学。 年仅十四岁的李志民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李志民(前排中)
1924年,李志民决定回乡教书,心智得到提高,后来担任小学校长。 回乡从事教育工作后,他仍积极参加农民运动,领导群众进行反霸斗争。 此后,他光荣入党,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 大革命时期,他秘密组织家乡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 革命虽然失败,但他仍然坚持与封建势力作斗争。
1928年开始,李志民在家乡组建游击队,开始进行武装斗争。 后调入红五方面军,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猛烈进攻。
李志民故居
会昌市呼吁突破
1931年11月,红五军乘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之机,组织部队进攻会昌县城20余天,未攻克。 部队伤亡惨重。 军长立即派出红7团接管主攻。 时任红七团政委的李志民决定先进行思想宣传攻势,然后再集中火力攻城。 恰巧兄弟部队成功炸毁城墙,敌军守军陷入混乱。 李志民立即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士兵,发动宣传攻势,进而与敌人作战。 他趁敌火力暂时减弱之际,亲自率部入城,不到两个小时就全歼了国民党反动守军。 这场战斗创造了思想宣传攻势与突击进攻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也让李志民在这场战斗中一战成名。
李志民将军
思想工作攻击马红斌
五年后,红军第81师进军黎王堡。 李志民认为,黎王堡城墙坚固,城外河滩宽阔。 守军的是国民党马洪斌的一个骑兵团。 敌军兵力充足,易守难攻。 当时,马洪斌的部队守卫孤城,没有后援,与蒋介石发生矛盾。 总体军事心态偏向抗日,不希望内战。
李志民(右二)
李志民果断提出,采用军事压力和思想攻势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备战,动员群众,实行军事民主。 随即,大家献计献策,高唱抗日救亡歌曲,熟练运用风筝、“孔明灯”和弓箭飘扬传单、公开信,大力组织宣传队,在城市附近开展爱国主义宣传工作。团结抗日的墙。
1949年,李志民、杨得志在银川结识了马宏斌
最终,在正确的爱国思想攻势下,马洪斌派出代表进行谈判,最终同意率军撤退,不与我军刀剑相见。 李志民指挥我军列队热烈送行。 此战,李志民一枪不发,攻克黎王堡,再次创造了思想攻势的成功范例。
前排右三蹲着的是刘平,前排右四站着的是李志民。
忠诚勤奋的老将军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志民随军南征北战,参加了正泰战役、石家庄战役、太原战役等无数战役。 新中国成立之初,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年近五十的李志民将军随军赴朝鲜作战。 停战协定签订后,李志民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回国后,他仍孜孜不倦地从事军事教育工作。
李志民将军和夫人刘萍
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盛典上,李志民被授予上将军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