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蔡廷锴将军故居这么漂亮! 带您领略一代抗日民族英雄的风采!
蔡廷锴故居
位于罗定市罗泾镇龙岩村,
一代抗日民族英雄
蔡廷锴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蔡廷锴故居/苏瀚荣 摄
1985年5月20日罗定市政府
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89年,广东省政府宣布
广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是云浮市、罗定市革命历史教育基地。
(资料图)
蔡廷锴故居建于民国初年。 它有三个入口和庭院布局。 是一座典型的粤西农舍,砖木结构,面积7000多平方米。
市民参观蔡廷锴故居,领略一代抗日民族英雄的风采。 苏瀚荣 摄/
主屋两侧设有阁楼,内置秘密走廊贯穿全屋。 两侧有附属建筑,有猪舍、牛圈、舂米室、厕所等。后座两角有角楼。 房子前面是地面和池塘。 屋后有菜园、果园和石墙。 巷子里有一口水井。
(资料图)
1992年修复,吴南生为蔡廷锴故居题匾。 蔡廷锴将军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 任十九路军军长,指挥了国内外著名的1月28日淞沪抗战。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蔡廷锴将军指挥1.28淞沪抗战(资料图)
历史的长河浩瀚,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不能忘记过去的沧桑。 1932年1月28日,蔡廷锴将军率领中国人民打响了“一月二十八日淞沪抗日战争”。 官兵浴血奋战,用血肉筑起新长城,团结奋战,用血与火锤炼爱国主义精神。 ,永远定格在历史的星空中,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蔡廷锴将军指挥的“一月二十八日淞沪抗战”也与新中国国歌的诞生有关。
抗日战场上的蔡廷锴将军(资料图)
瓮城瀑布/苏瀚荣 摄
1933年,蔡廷锴将军在皇瓮瀑布第二、第三瓮之间的瀑布西侧修建避暑亭,并命名为“退仙庐”,寓意抗日战争胜利后战争,他会退守帝瓮,回到帝瓮。 泄露。 1938年秋,蔡将军因脚伤回到罗定。 他回到“退仙路”养病。 他在帝瓮前的岩石上题写了“东南风光”四个字,表达了他对帝瓮风景的感受和对家乡的热爱。 从此,前来避暑、观赏皇瓮风景的人们络绎不绝。
东南一景 苏瀚荣 摄
蔡廷锴将军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 他在《我的家乡》中深情地写道:“说起皇瓮,真令人难以忘怀。高耸的山峰形成了广阔的山谷,蜿蜒的山涧,重重的山峦。溪流像一条大白蛇来了。”出其洞,流至谷前,跃泻而下,形成十丈潭,名曰帝瓮,潭水深数丈,瀑布底可。回声如海波汹涌,时而惊雷,池左转百余丈,为第二瓮,又右转。十余尺成为第三个瓮城,也是我走遍天下所见的风景极其绚丽的,而且大多是人工的。皇瓮自然美景 民国二十二年春,日寇入侵。 我是热河,我请运动员北上支援热河。 我以为我想赢得对日战争。 如果我能活下来,我就住在去皇瓮的路上,所以我在二皇瓮和三皇瓮之间建了一座小房子,面向瀑布。 仙初取自仙鼎之名,据此寓意,小屋被称为“退仙庐”。 二十七年秋,因足伤回乡,留此宅养病。 瓮旁的石壁上,刻有“东南一号”。 用“风景”四个字来表达他对家乡风景的满足和怀念。”
图文:苏汉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