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新圣女公墓(转载)(一)

2024-05-23 -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转载)(一)

撰文:黄安年 黄安年博客/发表于 2009年3月5日

这是我的好朋友徐令宜转发的幻灯片: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一瞥,共(一)26张,(二)18张,资源共享。

相关资料是作者从互联网上下载的。

************************************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编辑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新圣女墓园位于新圣女修道院内。修道院位于莫斯科河左岸,在克里姆林宫西南4公里处,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古城堡式建筑,始建于1524年。修道院棕红色的墙体中古树参天,绿荫中隐约可见斯摩棱斯克教堂的五个金色圆顶,这是一座具有独特俄罗斯风格的花园式建筑。修道院内的墓园最初是用来安葬教会上层人士和一些贵族的,彼得大帝的妹妹索菲亚公主出家为修女后葬于此。1923年以后,许多著名人士的遗骸和墓碑相继被移至此。墓园经过重新设计扩建,成为如今莫斯科著名的名人墓园,俄罗斯和苏联各界人士都安葬于此。 形态各异的墓葬雕塑、纪念碑,体现了作者和人民对已故伟人的崇高敬意。

目录

独特的墓碑

静谧的墓园中,数百块墓碑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每一块墓碑都是一件精美的雕塑艺术品,整个墓园犹如一个露天的雕塑展。墓碑不仅用来寄托哀思,也成为一种体现一个人性格特征的艺术创作。墓园里的墓碑雕塑风格各异,从不雷同。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著名女英雄卓娅全身铜像,表现了卓娅在敌人的绞架前遭受酷刑、即将被英勇处决的情景。卓娅双手被紧紧绑在身后,衣服被撕破,胸部暴露,双腿微微弯曲,头部高高扬起,整个身子弯曲着,痛苦而又激烈的挣扎着。这是一件令人震惊的艺术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碑是一幅半身浮雕。双目失明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半卧在病床上,瘦削的脸上露出坚韧的神色。他在床上瘫痪后,写下了对中国读者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著名作曲家穆拉德里的墓碑是一块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的他正在作曲的形象:他单手托着下巴,下方是一幅完整的五行乐谱。政治家赫鲁晓夫的墓碑由三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相互交错构成,中间是一块石头头像。在墓地中埋葬的人中,赫鲁晓夫曾经拥有最高的地位。对于如此复杂的人物,雕塑采用黑白对比色作为墓碑的基调,意味深长,引人深思。有的墓碑旁边还摆放着实物模型作为陪衬。 炮兵元帅墓碑旁立着喀秋莎火箭炮模型,海军元帅墓前安放着一只小铁锚,空军试飞员墓上银光闪闪的不锈钢雕像基座前停着一架高速战斗机模型。墓地里还埋葬着契诃夫、果戈理等伟大文学家,雕塑家格拉西莫夫,卓娅的哥哥舒拉及其母亲,高尔基的妻子、儿子和女儿,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画家列维坦和谢洛夫等各界知名人士。如今,莫斯科文物局已将此地列为文物保护区。

评价编辑本段返回目录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非常有名,在莫斯科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它占地总面积7.5公顷,埋葬了超过26000名亡灵,是欧洲最著名的三大公墓之一。

但面积之小绝不足以概括新圣女公墓的意义,常年吸引游客前来的,是那些早已铭刻在人们记忆中的名字——著名作家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托尔斯泰,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舞蹈家乌兰诺娃,大画家列维坦,科学家图波列夫和瓦维洛夫,政治家米高扬、莫洛托夫、波德戈尔内等,都埋葬在这里。

新圣女公墓位于莫斯科西南部,始建于16世纪,成为19世纪著名知识分子和富商的最后安息之所。上世纪30年代,苏联大规模摧毁教堂,一些原本安葬在教堂的文化名人无处安息,便被移至此处。果戈理、契诃夫等俄罗斯著名作家的墓地当时均被移至新圣女公墓。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俄罗斯的墓地都充满着文化和艺术的魅力。墓主人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感染力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俄罗斯墓地文化。来到新圣女公墓的大门,首先会惊讶于与中国墓地截然不同的色调:绿色的大门、红色的门柱。这里极其干净、安静,仿佛担心打扰了永远安息的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仰望形态各异、质地各异、色彩各异的墓碑和墓碑旁不断变化的雕塑,你会觉得自己不是在墓地,而是在一座高品质的大型雕塑公园。每一块墓碑都是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它们包围着你、感染着你,让周围的一切都有了灵气。不仅仅是悲伤,而是让你觉得墓碑的主人真正找到了最好的归宿,甚至你会在心里为他们感到欣慰。

刚踏入新圣女公墓,一位50多岁的俄罗斯妇女特意告诉记者,阿利卢耶娃的墓值得一看。我想不仅记者,很多俄罗斯人也都记得她。阿利卢耶娃的墓碑由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高约2米,墓碑上简单地刻着:纳德日达·谢尔盖耶夫娜·阿利卢耶娃-斯大林(1901-1932),俄共(布)党员。据说,阿利卢耶娃的墓几经沧桑,曾被推倒过,后又重新竖立起来。墓碑顶端矗立着阿利卢耶娃的半侧塑像,由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她神情忧郁,与她与斯大林生活在一起的不愉快很吻合。也许是触碰塑像的人太多,为了保护它,她的塑像还得加上透明的玻璃罩。 尽管如此,游客们还是争相将献给她的鲜花放在玻璃罩的缝隙中。

赫鲁晓夫之墓

中国人熟知的赫鲁晓夫墓是必去之地,记者每次来到他的墓前,心情都是五味杂陈。赫鲁晓夫的墓碑由7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相对而立,代表着赫鲁晓夫毁誉参半的一生。据说赫鲁晓夫生前曾侮辱过雕塑家,但临终前却托家人请雕塑家为他修建墓碑。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件构思独特、寓意无穷的雕塑杰作。

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墓前,四周长满了高大的松树和菩提树。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还在吟唱着诗人那激情澎湃的篇章。诗人墓碑的设计十分独特:黑色的大理石底座上镶嵌着深红色的大理石,深红色大理石的正中间,是一尊黑色的诗人头像。红与黑的纠缠,仿佛象征着诗人在37岁那年在炽烈的激情中逝世的命运。

诺维拉公墓

去过莫斯科的人大多愿意去参观新圣女公墓。公墓位于莫斯科西南的莫斯科河左岸,因附近的新圣女修道院而得名。这是一座古老的墓地,埋葬着许多著名的俄罗斯和前苏联社会活动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和前苏联将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们来这里不仅是为了缅怀和敬仰逝者,也是重温俄罗斯历史文化。

墓地不远处,可以看到几位耳熟能详的作家的坟墓。果戈理的墓碑很高大,圆柱形花岗岩台基上,矗立着果戈理的青铜半​​身像,长发飘逸,披风飘扬,似乎正在构思新的作品。法捷耶夫的墓碑颇为独特,高大的石像头下,是《青年近卫军》小说中五位英雄昂首挺胸、准备赴死的浮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碑,由三层深绿色大理石构成,最上面一层是浮雕肖像,他似乎正坐在床头,左拳紧握,目光炯炯,直视前方。中间的大理石上用金色大字镌刻着他的草书全名,下面一层较宽。石阶上,放置着同样材质的布琼尼帽和一把钢枪。那顶帽子,好熟悉。 这是保尔修路时所穿的,仿佛带着保尔的英雄气概永垂不朽。我们从小就读过《卓娅与修罗的故事》,女英雄的正直、勇敢、爱国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卓娅就在我们眼前,青铜立体雕像勾勒出她优美的曲线,昂首挺胸,面对敌人毫不退缩,展现了女英雄赴汤蹈火、大义凛然的高尚精神。卓娅墓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顺着崎岖的小路前行,我们被一尊巨大的汉白玉雕塑吸引住了,那是俄罗斯著名歌唱家夏里亚宾。雕像与真人大小相当,他悠闲地坐在躺椅上,优雅的身姿和慈祥的笑容,仿佛仍在为俄罗斯歌唱。另一名女歌唱家舒尔任科的雕像,就在不远处的一面红墙边,她仿佛置身于舞台中央,身姿婀娜,生动的面容将这位歌唱家的歌声、样貌和笑容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她肩上飘扬的蓝色围巾,据说她凭借《蓝色围巾》一曲成名,人们时不时地会更换她肩上的围巾,以在心中铭记这位艺术家。

飞行员的墓碑雕塑颇具特色,长方形墓碑碑身上站立着一只矫健的雄鹰,一只翅膀折断,遮住了墓碑的一半,另一只则直指天空,透露出这位英雄的肉体虽然已经消失,但他翱翔太空的理想将永垂不朽。另一块值得一提的墓碑是前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的墓碑,墓碑由黑白两色大理石制成,上面的缝隙中镶嵌着赫鲁晓夫的头像,是不是概括了他执政期间的一半功过?他皱着眉头,结结巴巴,似乎想要辩解什么。31岁自杀的斯大林的妻子阿莉卢耶娃孤零零地站在一角,雪白的大理石头像被玻璃罩包裹着,显得格外纯洁迷人。新圣女公墓里有数百块墓碑,每一块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碑文简短精炼,充满哲理与深意。 每天游人络绎不绝,让人们领略了俄罗斯墓园文化和其精湛的雕塑艺术,是其他墓园无法比拟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