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李其碑》,从模仿到创作全程指导

2024-05-24 -

《礼器碑》全名为《汉鲁相韩赤制孔庙礼器碑》,又称《重修孔庙器物碑》、《韩明复修孔庙碑》。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结构严谨,书法规范。笔画虽以方为主,但并非全方,有时略带圆意,能将笔画的粗细、方圆、动静、行进方向完美统一,笔法清晰遒劲,庄重典雅,古朴而富有情趣,可以说是汉隶书成熟稳重的集大成之作。

礼器碑帖集联_礼器碑集联_集礼器碑楹联

礼器石碑

《礼器碑》全名为《汉鲁相韩乐重修孔庙礼器碑》,又称《汉乐碑》、《汉明复重修孔庙碑》等。始建于东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现藏于山东曲阜孔庙。

《礼器碑》四面刻有文字,碑正面16行,每行36字;碑背面3栏,每栏17行;碑左侧3栏,每栏4行;碑右侧4栏,每栏4行。《礼器碑》是现存汉碑中唯一文字较为清晰完整的碑文,其书法极其精湛,是研究汉隶书的重要艺术资料,因此自宋代以来便多有记载。 明代郭宗昌在《金石志》中评论此碑:“其书法之美,非笔非手,古雅清秀,如神助,非人为,所谓星辰雷电,精细无以言表。凡汉碑之结构、意蕴,皆可仿效,唯此碑犹如银河,可视而不见。”清代王澍在《徐州碑跋》中评论此碑:“汉隶书至极,各碑各有风采,无一雷同,而此碑尤为别致。纤瘦坚若铁,变化如龙,字字珠玑,无一丝端倪。”此外,清代孙承泽、方朔、郭尚贤、杨守敬、刘熙载等均对此碑有评论。

从《李逵碑》开始,到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要经过临摹、意摹、创作三个阶段。

01/

真实的

首先,要下功夫去了解和掌握李奇碑的字形特点。李奇碑的字形方中带圆,平中带平,笔法遒劲,瘦硬如铁,这是它的最基本特点。在以后的临摹中,了解和牢牢掌握上述特点尤为重要。

礼器碑帖集联_礼器碑集联_集礼器碑楹联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学习:

1.仔细观察线条特征

《礼器碑》的线条质感平整、端庄、俊秀、宽广。碑文中的笔画有的细如发丝,铁如银,刚劲有力;有的粗如扫帚,但韵律灵活,不呆板。要把握其线条特点,选择合适的毛笔。我一般用混毛毛笔,重点练习线条的质感和张力。用纸时,一般用半熟宣纸或元书纸。临摹前,我会先看帖,对要临摹的字有整体概念后再动笔。我选用的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4开本。此帖将单个字放大到10厘米左右,比较清晰。 同时还准备了《何绍基临摹立其碑》、《李瑞清临摹立其碑》、《立其碑楹联集》等几本,因为碑拓本金石味很浓,但字迹不遒劲,在研究先贤临摹时,可以看到先贤如何“透过刀刃看笔尖”来研究用笔的特点。

2.关注主体结构的变化

立骑碑的结构,强调在变化中追求让人惊喜的视觉冲击波。横笔在稳定中舒展出弹性美感;转折处微微倾斜,营造出稳扎稳打的气势;竖笔挺拔挺拔,犹如银针落地有声;下划是立骑碑最独特的造型,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在其独特的结构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是立骑碑最重要的特点。同样是“心”底,“年”字和“义”字的心底结构为何不同?

集礼器碑楹联_礼器碑帖集联_礼器碑集联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念”字上方的“人”字左右开了,下方的“心”字应该是闭合的,突出上方“人”字的下划,而不重复。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自然就能在脑子里有一个结构。

3.注重用笔的灵动活泼,力求洒脱

用以形容此碑的笔法,最好的办法就是灵动、洒脱。要达到这一点,也是最难的。我把《李骐碑》中用笔相同的字,综合、归类,反复对比、对照,掌握它们的规律,加强对它们笔法的理解。在认真观察、认真领悟,把握每个字细微变化的基础上,把握了它灵动、洒脱的表现手法。比如波浪式笔法的书写,比一般的笔法略粗,在结束前稍有停顿,然后借助毛笔的弹性迅速提笔,使笔法飞扬,清新、雄健。我的体会是,《李骐碑》的笔法灵动而不失章法,严谨的笔法中透露着拙朴的真谛。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难以把握,但只要专心研习,不断掌握它的规律和笔法,也可以得其一二精髓。

02/

艺琳

当在形制上基本临摹了“李其碑”之后,就要重在细心研究、精雕细刻,把握其神韵。这一阶段要分析每个字的特点,把握其特点,适当强化特点。

礼器碑帖集联_集礼器碑楹联_礼器碑集联

比如,有的字突出主笔,有的字突出并列笔划的排列,有的字突出左右笔划的延伸,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夸大它们的特点。因为每个人在抄写同一块碑文时,观察的重点都不一样,夸大这些重点,为以后自己风格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特点就是一个字的“神气”。而“神气”就是字的灵魂。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涉及到学习者的天赋、悟性和眼界。有的学习者一下子就能“看出”字的神韵,把握准确,有的学习者有时却把握不住,写出来的字缺乏神气。这需要长期的观察和揣摩才能达到。

礼器碑集联_礼器碑帖集联_集礼器碑楹联

03/

创建

抄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创作才是考验你在抄袭过程中学到了多少的东西。换句话说,抄袭不是目的,创作才是目的。

礼器碑帖集联_礼器碑集联_集礼器碑楹联

书法学习者在认真分析笔画、结构特点的同时,要把握范本的形神,用眼睛观察体会字形,熟记字形、笔法、章法,领悟范本的气势、笔法、韵味、风格等内涵,充分领悟范本的精神面貌,这才叫“入范”;入范之后,就不再看范本,而是熟记范本的形体,临摹范本的风格,把范本变成“自己”。由“似”到“不似”,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精神,有章可改,有变不失章法,这才叫“出范”。 相对而言,“入法”是学习传统的临摹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初级条件之一;“出法”是求变、求创新的阶段。“入法”不易,“出法”更难。

礼器碑集联_礼器碑帖集联_集礼器碑楹联

经过一段时间的从书法学习,对具体笔画的理解,提高了观察力、敏感度和书写表现力,从而增加了审美意识,进而窥见外在形式的内在规律。用笔用墨并重,倒着临摹创作,加强灵活性、创造性和变化意识,以物换物,达到“从书法写出”入心的目的。

学习时不要害怕困难

|閣工|

巨峰之星龚凯专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没有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