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汉墓中的这扇门是国王和王后之间的神秘通道。

2024-04-23 -

2022.7.20 徐州日报·汉风周刊

徐州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杼的合葬墓。 两墓之间有一条独特的通道,称为仪门。

大门原本是拱门造型与佛龛造型相结合的门形。 通常上端中部有一个凸起,形状像葫芦嘴。

龟山汉墓的大门开凿成东墙直西墙曲,即北面大,向南逐渐缩小。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这扇门的作用和意义。

刘兆坚,徐州博物馆副馆长、副秘书长、研究馆员,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着有《西汉楚王墓葬制度研究》、《徐州出土汉玉考古观察》及《偏云楚秀》等

01

两种观点不同,没有答案

有人认为,龟山汉墓的大门是盗墓贼为避开南墓道的巨石而挖的洞。 然而,这确实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解释。

泗阳大青墩出土文物_泗阳大青墩泗水王陵_泗水国王墓大青墩

挖盗洞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盗墓贼进入墓穴。 如果是劫洞的话,只需要挖成一个可以单人爬进去的圆洞就可以了。 无需挖出一个人高的正规“门形通道”。

龟山汉墓大门高1.8米,中间宽1.1米,进深1.9米。 还为了美观而进行了二次加工和抛光,与劫孔的情况明显不符。

泗阳大青墩出土文物_泗水国王墓大青墩_泗阳大青墩泗水王陵

从刘朱前殿方向拍摄,右侧为仪门

导游介绍这里的义门时,称其为“寻福门”。 大致思路是,该墓的男性主人先死,葬于南墓。 女主人后来去世,葬于北墓。 两座坟墓之间开了一扇门。 ,让妻子更容易进入南墓室迎接丈夫。 然而,没有任何文献支持这一观点。

两种解释中,“盗墓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错误推论,“开门找夫论”则是为了吸引游客兴趣而捏造的。

泗阳大青墩出土文物_泗水国王墓大青墩_泗阳大青墩泗水王陵

从这张照片来看,大门(右)很深。

龟山汉墓仪门的由来是一个历史谜团,但至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要了解其真正的原因,我们需要从中国墓葬的发展史说起。

02

易门的建筑造型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夫妻合葬是中国古代普遍实行的一种重要丧葬制度。 发展到汉代,类型更加复杂,有同穴葬、异穴葬等。

泗阳大青墩出土文物_泗阳大青墩泗水王陵_泗水国王墓大青墩

龟山汉墓外观

同坟墓很容易理解,就是夫妻合葬在同一个坟墓里。

异穴合葬有两种形式:不同穴同坟和异穴同穴。

不同洞异穴墓的基本特点是,夫妻双方葬在同一墓地内,位置关系密切,墓葬和土墩分开。 也有人称其为夫妻合葬的“异坟同墓”墓;

异洞同墓最大的特点是在同一个土堆(封土)下并列有两座墓葬。 丈夫和妻子被埋在不同的坟墓里。 坟墓可能是相继修建的,但最终的结果是两座坟墓并置,封地相连,共用同一个A合坟。

到了西汉,无论死者葬在同一个洞里还是不同的洞里,只要死者是夫妻关系下葬的,即使两洞相距较远,也称为合葬。合葬。 皇帝和皇后合葬就是这种情况。

《史记·妻家》记载:“高死后,合葬于长陵”。

裴彭《纪解》引《关中记》云:“西有高祖陵,东有吕后陵,汉代帝王、皇后合葬,这与陵墓不一样,所有陵墓都是如此。”

西汉徐州地区的诸侯王墓群,早期多葬于不同洞窟,后期多葬于同一洞窟,呈现出墓葬逐渐形成的发展演变格局。从早期到晚期比较接近。 龟山汉墓的门是分穴墓过渡到同穴墓的遗留特征。 反映了从异穴葬向同穴葬过渡的发展过程。

03

楚王与他的妻子合葬,越来越近

徐州地区已发现多处西汉楚王墓葬。 只有龟山汉墓出土有印章,标明墓主的身份和年代。 据推测,墓主是楚国第六任王刘杼。

泗水国王墓大青墩_泗阳大青墩泗水王陵_泗阳大青墩出土文物

泗阳大青墩出土文物_泗水国王墓大青墩_泗阳大青墩泗水王陵

楚国第六代王刘杼的印章

以此为时间坐标,考古界认为龟山汉墓之前的楚王墓包括石狮山、北洞山、驼栏山楚王墓,龟山汉墓之后的楚王墓就是洞洞山楚王墓。还有南东山。 墓。

西汉早期墓葬具有明显的特征。 楚王和楚王后的坟墓一般分在两座山上。 比如狮子山楚王墓和北洞山楚王墓就在相对独立的山丘上。

泗阳大青墩出土文物_泗水国王墓大青墩_泗阳大青墩泗水王陵

徐州汉墓分布图

狮子山楚王墓建在东山南坡,皇后墓建在北侧的阳龟山上。 墓室坐北朝南,相距200多米。

北洞山楚王墓位于北洞山麓。 东侧建有“环溪石室”。 考古推测,这是北洞山楚王王后的坟墓。 墓室坐北朝西,相距200米。 两座楚王(王后)墓都属于异穴异墓合葬墓葬类型。

泗阳大青墩出土文物_泗阳大青墩泗水王陵_泗水国王墓大青墩

徐州并不是全国唯一有“还庙石室”墓地之称的地方,但这个地方却因历史记载和历代名人游览而闻名。 传说也是具有感染力的。 ——编者注

托兰山楚王墓比狮子山、北洞山稍晚。 楚王和王后的坟墓分别在两座山下,但却是同一座山的一部分。 两者相距仅140米。 虽然依旧是不同的洞府,不同的地方。 坟墓,但开始过渡到不同洞穴的同一个坟墓。

从龟山楚王、楚王后墓开始,楚王墓葬制度由“异穴异穴”转变为“异穴同穴”。 楚王墓和龟山王后墓位于同一山顶下,墓道相距14米。 东山楚王、王后墓南北相距10米。 楚王墓和南东山王后墓相距仅8米。

东东山和南东山的楚王墓和皇后墓位于同一山顶下。 距离进一步缩短,中间还挖了连接通道。 它们是同一个墓葬系统中的同一个墓葬。

04

开启新模式,见证转型

从汉墓葬的这一发展趋势可以推断,西汉后期楚王的陵墓可能采用同墓异穴或同墓同穴合葬的形式。 虽然在目前楚王墓葬的考古中,还没有发现这样的合葬。 但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天下统一的形成和稳定,整个汉代的文化版图呈现出趋同的发展趋势。 西汉中晚期的墓葬形式逐渐发展基本一致。

泗阳大青墩泗水王陵_泗水国王墓大青墩_泗阳大青墩出土文物

龟山汉墓

国内其他地方发掘的西汉晚期墓葬,如北京大宝台汉墓、山东昌乐县东泉汉墓、泗阳大青墩泗水王墓等诸侯王墓葬,均采用同墓同穴合葬的形式。 徐州地区的翠屏山汉墓、响丘山汉墓等中小型墓葬也存在同坟同穴合葬的现象。 因此,西汉末年的楚王很有可能采用了同坟同洞合葬的形式。

龟山汉墓由南北两座并列的墓葬组成,中间有门道。 两座墓葬形制结构基本相同,均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 由于两座墓葬后面的墓室距离很近,所以在中间挖了一条连通通道,并用门连接起来。 这种丧葬制度在后来的楚王陵墓中成为普遍做法。

泗水国王墓大青墩_泗阳大青墩出土文物_泗阳大青墩泗水王陵

龟山汉王墓和王后墓两条平行的长廊,真是鬼斧神工。 并行度这么高。 在没有现代测量工具的古代,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呢?

龟山汉墓作为异洞异墓、异洞同墓的见证,开启了西汉楚王异洞同墓制度的新模式,随之而来的还有以后的楚王陵。

泗阳大青墩泗水王陵_泗阳大青墩出土文物_泗水国王墓大青墩

这种丧葬制度在全国其他地方的西汉王墓中也有发现,如河南永城的西汉梁王墓。 梁王夫妇的坟墓相距200米。 皇后墓南侧有一条长廊,但不与梁王墓相通。 其功能性质与龟山汉墓大门相同。

05

通过通道连接,符合古老的仪式

徐州龟山汉墓仪门的出现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西汉中期,传统儒家在丧葬制度中主张夫妻同葬,认为“夫妻生同室,死同葬”。 ”。 但实行同洞合葬也存在问题。 例如,后人在埋葬死者后,打开棺室时,不可避免地会面对死者的遗骸,以及棺材和陪葬工具的倒塌和腐烂。 这无疑深深地伤害了活着的人们。 这个人太紧张了,生者都不敢再见到他。

泗阳大青墩出土文物_泗阳大青墩泗水王陵_泗水国王墓大青墩

考古专家推测,东汉涂山二号墓的主人是刘盈及其皇后。 有迹象表明该墓已被第二次打开,这与刘盈皇后死得晚于他的史实相符。 ——编者注

为此,人们不得不改进埋葬方法,在放置死者棺木的后室中间加一道隔墙,或者在前室后面并排建造两间后室,以便夫妻可以埋在不同的坟墓里,这样就可以合葬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刺激生者的情绪。

不过,疑似夫妻俩被埋在不同的房间里。 为了将两座坟墓连接得更紧密,人们在夫妻分葬的棺材之间开设了过道或门洞,如龟山汉墓的大门,真正解决了夫妻合葬的要求。一起埋葬在同一个洞穴和房间里。

这种合葬形式由来已久,到宋代仍沿用。 苏轼曾对其大加赞赏,并在《东坡志林》卷七中记载:

诗是这样说的,粮食在不同的房间,死亡在同一个洞。 古今埋葬之人皆葬于一室,而蜀人则葬于同墓异地。 中间有一条通道,通道不高过眉毛,宽得容不下人……东汉侯张范公下令,将棺材藏在一处。 如果存在腐败,就不应该再看到它。 ,伤了孝子的心,让他躲着妻子。 光武善之,着书以示诸官。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然而,这不是一段话,也不代表诗人有同样的观点。 所以蜀人的丧葬是最恭敬的。

苏轼认为,坟墓有通道,供夫妻分室合葬是“最合适的”,解决了夫妻分室合葬的矛盾。 这也是龟山汉墓大门的作用和真正意义。 苏轼的解释就是最好的解释。

由此可见,龟山汉墓的大门既不是盗洞,也不是所谓的“求夫门”,而是墓穴中间出现的一条供夫与夫合葬的过道或门道。发展过程中的妻子。

龟山汉墓第一道门的出现,既满足了夫妻同穴合葬的要求,又避免了同穴合葬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它在中国墓葬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同墓两室以通道相连的合墓,在西汉中后期成为固定形式。 直至东汉时期,夫妻合葬墓为全国常见的墓葬类型。

06

偏差的原因尚未解决。

龟山汉墓的大门是夫妻墓之间的通道。 为什么东墙是直的,西墙是弯的? 即北部较大,向南逐渐缩小。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偏差呢?

中国考古学家姜若认为,龟山汉墓的大门是“误切”的。 他说:

这是整个墓室中唯一一条不规则雕刻的通道。 大门的另一侧是整个陵墓中雕刻最为精美的门饰。 由此可见,大门是刘朱墓专门为其夫人保留的入口,而入口的北门之所以这么宽,可能是在挖掘刘夫人墓时,不小心挖了“开墓”。门去找她的丈夫。” 当发现与预留的通道口有错位时,就进行了修正,从而形成了后来的弯尺形状。

然而整个墓穴中除了这条“过道”之外,没有人被意外砍伤。 尤其是两座墓穴内的甬道的精度和两条甬道的平行度令人震惊。 那么,这条只有1.9米深的过道怎么会被误挖呢?

即使这是一个错误,仍然有人质疑:

误差怎么会这么大呢?

哪怕这是提前预留的通道,

可以提前做好记号,方便钻孔。

既然施工人员能够完成甬道的详细设计,那么在夫人墓上挖一道“求夫门”当然不是什么难事。 错误地挖了这么大一个坑,不免让人心存疑虑。

龟山汉墓最终发掘完成后,

为子孙后代留下遗产

一个难以解开的历史谜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百鬼埋天胎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