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花园| 弘扬中国式牌匾文化,引领文化自信艺术潮流

2024-04-27 -

匾额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出来的优秀文化。 匾额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和历史底蕴。 然而,匾额应用和发展的长期停滞导致了优秀文化的逐渐流失,而匾额文化的无序复苏也可能损害其时代活力。 鉴于此,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的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注重弘扬中国式匾额文化,以引领文化自信的艺术潮流。

认识牌匾文化的历史意义、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

牌匾书写历史。 匾额文化孕育于先秦,萌芽于汉魏,成长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最早的匾额出现在汉高祖六年,当时萧何题写了“苍龙”、“白虎”匾额。 从此,牌匾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 从官方到民间,从政治地理到经济文化,题匾、挂​​匾已形成了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 民国文献中有“城乡匾额遍地”之说。 “无室无匾额”的描述。有关匾额的历史轶事更是广为流传。清朝时,紫禁城干清宫正殿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有皇帝亲书的“端正光明”四字。顺治年间,匾额文化不仅限于中国,而是影响到整个东亚文化圈,在韩国、日本的许多名胜古迹上也有汉字匾额,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中国风。牌匾已成为历史符号,书写着中华文化的历史故事。

匾额文化孕育于先秦_匾额文化_匾额文化的宣传语

超然楼欧阳中石图片由景向海提供

牌匾讲述道德。 优秀牌匾的文字内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人文精髓,承载了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优秀美德,永久散发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正能量。 中华美德、古语以牌匾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文化认知,始终指引着中国人民的道德实践。 牌匾文化作为民间符号也有着特殊的使命。 在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表彰有需要的人、慈善事业、慈善事业的牌匾。 有的牌匾镶嵌在牌坊上,数百年来矗立在大街上,成为人们的参考。 值得骄傲的事情,其精神嘉许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牌匾内容是中华道德的具体载体,牌匾文化对于传承道德具有重要作用。

匾额文化孕育于先秦_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文化

黑虎啸月张国英片头图片由张国英提供

匾额庆祝艺术。 匾额集书法、雕刻、漆艺、装饰艺术于一体,多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匾额融为一体。 匾额文化最突出的方面是书法艺术。 富有人文内涵的古语名言通过端正的书法展现出来。 观者在仰视时体会庄严,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下被传统美德所感染。 不同内容的匾额通过不同的书法风格来展示。 赏匾就是赏书法。 如果说匾额随处可见,那么书法也随处可见。 牌匾的制作,从选题到书写,从雕刻到装饰,参与者在创造艺术的同时也在传播文化。 当牌匾揭开的那一刻,它的历史意义、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将昭然于世,受到人们的影响。

正视匾额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困境

传承和弘扬匾额文化刻不容缓。 由于历史原因,匾额文化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 现代人对匾额文化的认识十分有限,对匾额文化所体现的精神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 由于无法阅读或理解牌匾,导致了各种尴尬的事件。 面对这样的文化悲剧,世人怎能不为之悲痛。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没有牌匾文化,是不完整的,是名副其实的。 随处可见的电脑字体让城市变得单调。 城市的同质化、艺术的庸俗化,很大程度上是牌匾文化造成的。 流走。 面对日益消失的匾额文化,有责任的文化学者应该勇敢地解决匾额文化传承的困境,重新建立匾额文化的社会基础。

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文化孕育于先秦_匾额文化

李福增在老泉茶馆图片由李福增提供

匾额文化的开拓创新发展刻不容缓。 牌匾文化的传承不是照搬历史典故,而是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寻求与新时代融合的创新方式。 过去,也有人试图传承牌匾文化,但要么完全囿于历史思维,要么为了创新而随意创造,不按规矩办事。 开拓创新牌匾文化的目的就是要让牌匾文化焕发新的活力,重新走进大众和家庭。 抄写历史的做法只能保留匾额文化的形式,而无法获得其精神实质; 不守规矩的创作做法也会损害匾额文化本身的庄严与纯洁。 因此,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创新的同时坚持传统,才是复兴匾额文化的正道。

完善牌匾文化推广策略和实践方法

2014年,“欧阳中石书中中华古代美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举办。 我丈夫是书法大师,一直坚持不举办个人书展。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八十六岁时举办了这次书法展。 现在回想起来,王先生此举颇有深意。 他的目的是通过书法艺术来展现传统美德和古语。 他还想把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奉献给社会,服务群众。 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件。 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责任继续前人的工作,做好牌匾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开拓创新。 弘扬牌匾文化是一项社会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探索完善匾额文化的弘扬策略和实践方法。 在此,我愿提出以下倡议。

一是增强社会各界传承匾额文化的责任意识。 政府方面,文化、旅游、工商部门要考虑牌匾在城市建设、园林规划、商业网点设置等方面的应用和推广。 教育、宣传部门要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中为匾额文化的普及提供条件。 社会方面,工商企业在打造企业文化时要注意加入牌匾元素。 社区和家庭在进行文化建设时也可以尝试利用牌匾。 只要各方协调联动,就可以通过牌匾来丰富我们的城市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进而打造出精美的牌匾名片。

匾额文化_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文化孕育于先秦

匾额文化_匾额文化孕育于先秦_匾额文化的宣传语

文中花园景向海题字 图片由景向海提供

其次,我们号召具有一定水平和资质的书法家为社会、为人民创作出雅俗共赏、堂堂正正的书法作品,适应匾额文化发展的需要。 可以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一些书法创作、表演活动,适应匾额文化发展的需要,把书法作品的创作、展示、销售与匾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结合起来,使匾额文化能够得到书法艺术的坚实支撑。 书法支撑牌匾,牌匾美化城市。 当人们通过牌匾了解一座城市的时候,也可以了解它拥有的书法家,也可以了解到一座城市独特的历史传承和艺术水准。

匾额文化_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文化孕育于先秦

镇禄泉大戏台 张忠亭题字 郭元进摄

最后成立了匾额文化传承发展协会,团结各方共同推动匾额文化有序发展。 我们可以号召匾额文化各方面的学者、艺术家围绕匾额创作过程中的一系列环节开展研讨会、工作坊,挖掘匾额文化的历史资源,开发匾额文化的实用价值,丰富成果。菌斑文化。 努力让牌匾文化成为城市名片,让牌匾应用形成潮流,进而打造与牌匾相关的文化圈、艺术圈、产业圈,在双赢中寻求牌匾文化新生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途径。

文化自信是社会进步的深层动力。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匾额文化堪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艺术形式。 以匾额文化为起点,以书法艺术为支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一座城市的艺术气质必将焕然一新。

(张仲廷: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