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迷信下的活人献祭

2024-05-24 -

距离事件发生,已经过去近一个月了。

当“苗可欣”三个字摆在眼前的时候,我想很多人都需要两三秒的时间才能回想起,这大概是前段时间的热搜吧?

是啊,一个生命从被关注到被遗忘,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缪可欣是常州市河滨小学五年级学生,今年12岁。

2020年6月4日15时14分,上完两节语文课后,小女孩表情痛苦地跑出教室,翻过栏杆从四楼坠落身亡。

女孩家长在孩子坠楼半小时后才收到学校通知,坠楼女孩当时并未在医院或派出所,而是被直接送往殡仪馆。

没有人知道那半小时内发生了什么。

第二天,穆可欣家人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求助帖子被悄悄删除。

校方表示,案件已交由警方处理,涉事老师仍在正常授课,除此之外,并未作出更多解释。

整个世界一片平静,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两天后,绝望的孩子父母开始在学校门口挂出横幅,要求学校给出一个解释。

他们得到的解释是,特警已经出动。

祭祀活人什么时候被废除_活人祭祀_商朝祭祀活人

随后几天,官方的解释就来了。

警方回应:排除他杀。

校长办公室随后致电穆可欣的母亲表达慰问。

当然,官方的语言无法解释孩子的突然死亡,家长们不接受,不断向学校、教育局、派出所寻求解释,但都无济于事。

与此同时,当地也没有律师愿意接手沐可欣坠楼案。

似乎孩子的父母是站在整个环境的对立面的,女孩从楼上坠落,父母只是想要还原坠落前后发生的事情。

就这样而已,但是太难了。

那么,各单位暧昧的态度必将使得整个事件变得更加复杂。

家长推测,导致女孩坠楼的直接原因可能是老师上课时采用了过激的教学方式。

而这样的猜测也并非空穴来风。

首先,女孩的作文被老师大肆涂改,几百字的作文被大大的红圈和叉号划掉,几乎没有留下一个字。

商朝祭祀活人_活人祭祀_祭祀活人什么时候被废除

其次,该老师有体罚学生的犯罪记录。

去年10月,穆可欣在家哭泣,抱怨自己在课堂上被老师打了耳光。不久后,她表达了想转学的愿望。

沐可欣事件被曝光后,这名老师的多名昔日学生也实名爆料,称她收受贿赂、组织课外班、带头孤立学生、体罚学生,甚至直接向学生泼热水。

商朝祭祀活人_祭祀活人什么时候被废除_活人祭祀

此外,袁老师打骂学生有犯罪动机。

她一直在开课外辅导班,但是沐可馨并没有报名,所以家长怀疑她体罚沐可馨可能是对她没有报名的惩罚。

时至今日,一切都还只是猜测,眼前的事实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不正常。

涉事老师目前仍在正常上课,除事发当天曾语音告知沐可欣母亲孩子有问题外,未得到进一步解释。

商朝祭祀活人_活人祭祀_祭祀活人什么时候被废除

除老师外,其他单位均保持沉默。

在这死寂之中,随着热搜词的不断变化,沐可馨最终被淹没在汹涌的信息流中。

但沐可馨事件真的结束了吗?

01沉默的大多数

“坠亡”四个字的背后,还有许多模糊的细节。

从沐可馨妈妈的微博长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事发当天沐可馨的情绪十分正常。

早上起床,我穿上了新衣服,高兴地问妈妈,今天我漂亮吗?

我前一天特意订了当晚的菜,说我想吃迷你馄饨和牛排;

她的妈妈和奶奶也觉得她那天心情很开心。

那么,为什么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原本很开心,穿着新衣服,想着晚上吃什么,下课后突然跳楼呢?

沐可馨父亲查看学校监控的记录显示,沐可馨跑到栏杆边后,有两个孩子过来和他说了些什么;

没过多久,穆可欣就翻过栏杆,从楼上坠落;

三分钟后,袁老师下楼去看穆可欣;

直到坠楼事件发生 27 分钟后,家长才收到通知。

教室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沐可馨从开心的去上学,到一脸痛苦的跑出教室。

没有人知道在慕可欣坠楼前,两个孩子对她说了什么;

同样,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一所拥有大量教职员工的学校会在学生从楼上坠落后等 30 分钟才通知家长。

当然,有些事情是可以证实的。

可以肯定的是,各学校已经采取了统一的做法。

当校方配合警方调查时,全体学生表示——“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与我无关”是事件发生后学校教给孩子们的第一件事。

而孩子们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这些知识——

事发当晚,Miu Miu被最亲密的同学从群聊中移除。

讽刺的是,这个只有三人的小团体名叫“未来女孩”。

沐可馨在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失去了未来,成为了一个没有未来的女孩,她的好朋友们也尽快和她划清界限,继续做个有干干净净未来的女孩。

不难想象,孩子们这些干净、高效、近乎冷酷无情的举动背后一定有成年人在背后支持。

事实也已经得到验证。

沐可欣事件发生后,有家长率先发表看法,“袁老师没有做错什么”,随后一排家长竖起大拇指。

活人祭祀_祭祀活人什么时候被废除_商朝祭祀活人

一名12岁女孩的死亡在公众面前是如此微不足道。

没有人为她感到惋惜,也没有人为她的离开感到惋惜,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都急于选边站,与事件划清界限,仿佛在躲避瘟疫。

商朝祭祀活人_活人祭祀_祭祀活人什么时候被废除

一切都太不正常了,事件中的每一个圈子都仿佛失去了情绪,而沐可馨一家人,仿佛行走在一群AI中间。

一切都井然有序,没有一丝温暖。

02正能量迷信

冷漠被动的老师、沉默无知的同学、捍卫教学、跟风竖起大拇指的家长……

在事故发生后能如此迅速地恢复稳定和自律的群体面前,逝去的生命显得更加微不足道、微不足道。

然而,越来越多的生命诞生在和谐的家庭,成长在稳定的学校。

几乎每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在生机勃勃的校园里,其实潜伏着不少污秽。

这里有两个角色值得讨论:老师和家长。

在现有的讨论中,已确认该老师开办补习班、收受红包、多次打学生耳光等行为。此前也有学生以各种形式举报,指责该老师经常体罚学生、过度行贿。

众所周知,这种行为在中小学教师中十分常见,而且这种常见行为在相对落后的城市和地区也较为多见。

我在之前的文章和视频中都提到过这个扭曲的教学团队,评论区里的评论大多超过500字,对“导师”的指责。

当然,评论里也不乏少数讽刺的声音。

有一类人坚信“严师出优生”,而“严”的唯一方式就是言语侮辱和体罚。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小时候被老师打过,但我很感谢他打我”。

另一群人则指责我把这个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说这是一种“负能量”,破坏了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祭祀活人什么时候被废除_活人祭祀_商朝祭祀活人

巧的是,评论区的这两类人,恰好就是沐可欣事件中涉及的学生和家长。

前者千方百计宽恕不合格的教师,并依附于强势政党;

而后者则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被阉割,从而陷入了一种迷信。

就像事件中的老师在沐可欣的作文里写了一个大大的“传播正能量”一样,家长们也陷入了对“正能量”的迷信。

他们潜意识里就感觉到,自己的孩子现在就是袁老师手里的人质,所以要坚信主君永远是对的,否则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遭到报复。

然而所有陷入正能量迷信的人并不知道,真正的正能量是看清黑暗与不稳定之后有能力向它们挑战,在黑暗中奔向光明,而不是一下子把所有灰色都埋葬,在粉饰的和平下齐心协力地跳舞。

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这是个体所犯的错误,而群体的扭曲,也可以理解为小范围与大环境的割裂。

但讽刺的是,系统的认证却立刻击碎了我们最后的幻想。

这位常州市小学语文学科的带头人,的确带出了不少班成绩优异的学生,并获得“金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这也是为什么家长们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续跟随袁老师学习,得到袁老师的关爱;甚至在一个又一个生命逝去之后,仍然对袁老师的行为赞不绝口。

沐可馨只不过是这个庞大体系中的一个祭品,而家长们则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的下跪祭祀,不断的强化袁老师的结构性地位。

很难不去想这件事。

这就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创造的教育理念吗?

那些保持沉默的孩子是否认同大人的逻辑?他们是否也遭受了同样的心理打击?

我们怎样才能拯救那些活着的Miu Miu?

03集中教育

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是教师针对性的暴力,还是小群体同学的排斥,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直接伤害。

商朝祭祀活人_祭祀活人什么时候被废除_活人祭祀

近年来,校园暴力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我的视频《十年复仇》在哔哩哔哩上的观看次数已经超过60万,点赞数超过6万。

商朝祭祀活人_活人祭祀_祭祀活人什么时候被废除

这不仅仅是数据,每一个点赞背后都是真实的生活经历。

评论区里,很多人回忆了各种校园暴力,其中大部分来自同学。但引起我注意的是,有不少人回忆起了课堂上的暴力。

所有的校园暴力往往都需要一个领导者。

就如同《少年的你》里的魏莱一样,漂亮、成绩优异、家庭富裕、性格坚强,这些都是成为学校背景下儿童领袖的必要条件。

祭祀活人什么时候被废除_活人祭祀_商朝祭祀活人

因此,几乎所有的暴力行为都是她实施的。

跟随他的几名行凶者也属于不同类型的。

他们有的原生家庭出了问题,父母被老师叫去之后,就当众打孩子;有的为了避免自己被欺负,就欺负别人;她发现陈念躲在垃圾桶里,但愿意放过她,因为她的欺负,是一种自我保护。

现实中,教师往往是校园暴力的主导者。

学生似乎更愿意欺负被老师骂和公开处罚的学生,孩子们也更愿意遵循老师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排名。

电影《少年的你》用了一个半小时来反映问题,但问题的提出过程在电影开始后的五分钟内就完成了。

活人祭祀_商朝祭祀活人_祭祀活人什么时候被废除

我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呢?

为了突出实用性,最好把问题改一下。

我们可以做什么?

或许,我们不应该直接质疑学校在事件发生后维持稳定的逻辑。

但在公力的支持下,我们能否进一步优化教师制度,从而还家长一个公平、宽松的关系?

能否适当削弱教师的权威,赋予学生家长更多的权利,从而让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环境更加平等?

最终,我们希望摆脱等级制度的压力和学校的压迫,让家长在应该捍卫自己权利的时候有勇气去捍卫,在应该站在自己真正想站的一边的时候有勇气去站。

“立德育人”的训诫古已有之,也是当今教育界上上下下都遵循的原则。但我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这条规则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学生“传播正能量”当然是正确的,但首先教师要先明白什么是正能量,才能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在整个体系中,最需要关注的环节是教师。

我早就讲过,健康教育的基础是教职工的健康。

我们可以在精神和资金上给予教师队伍更多的关怀,甚至可以在师范专业的学生身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同时,每一次新教师的招聘都应该更加严格、公平和透明。

除此之外,我们甚至可以在学校和教育系统之外,建立专门的教育督导制度,这样,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就不会有那么多有怨气的人去抱怨,也不会有那么多无处举报的人。

在这之上,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正能量。

正如演员张颂文在评价《隐秘的角落》中小演员的演技时所说,“作为演员,小孩子有更强的信念感,他们相信自己就是角色本身,所以小孩子的表演往往不需要过多注重细节。”

同样,孩子们太过天真,他们所看到的、所写出的往往都是正能量本身。

而“弘扬正能量”,应该是弘扬孩子们纯真的力量。

无知不是盲目,也不是自欺欺人。无知意味着说出自己看到的东西,并与任何不好的东西作斗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