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制度改革仍需扎实推进
湖北罗超
我的同事老杜开会的时候睡着了,开始有节奏地打呼噜。我赶紧叫醒他,问他原因。老杜一脸无奈。他同学的父亲去世了,他一夜未眠。社区里搭起了殡仪馆,请了个小乐队演奏到凌晨,直到葬礼结束。
我的父母是农村人,他们告诉我,葬礼存在一个恶性循环。管理严了,不火化直接埋葬的要罚款,火化后再埋葬的则不用承担责任。管理松懈了,村民们更喜欢土葬,从早到晚默默地干活,所以土葬依然很流行,争夺土地和森林。
最近老家一个远房亲戚去世了,他节俭得连三伏天的西瓜都不想买,但临终前却花了6000多元给自己买了棺材,成了他人生最后的奢侈。妈妈不禁感叹,现在丧葬费太高了,她死不起。
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各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殡葬制度改革也不断探索前进。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待殡葬制度的态度,似乎依然被我国几千年的封建迷信和习俗所禁锢,在纠结、在挣扎、在打拉锯战。一场持久战仍在继续。今天,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殡葬制度改革需要加大力度,联系实际,倾听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与时俱进,不断适应21世纪经济高速发展和现代文明的步伐。
殡葬制度改革脚踏实地,首先要破除封建陋习,适应时代发展和经济需要。当前,经济如火如荼,土地资源尤为珍贵,房价不断上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保护和节约土地,人人有责。
陆游在诗中写道,“人死方知万物皆空”。人死了,一切都不复存在,没有复活。我们应该摒弃留尸、早离尸的过时观念,反对铺张浪费之风,提倡文明火葬,撒骨灰,融入山川大地。
殡葬制度改革脚踏实地、有理有据、起点高、制度严。中国人认为死亡是最伟大的事,死者应安葬。改革以“大”字为抓手,着眼长远,从人性化入手,遵循个体从众、文明火化、价格合理、监管力度加大的原则。严禁在居民区内设立灵堂、播放丧乐,严禁燃放鞭炮,扰乱邻居和周边居民,污染空气和地面环境,阻碍交通。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实现殡仪馆统一追悼、文明葬礼、和谐葬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殡葬制度改革脚踏实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落实殡葬制度改革,办得快、办得简,不大办宴,办得小、办得低调,让逝者安息。以点带面,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使大家自觉遵守殡葬制度改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现中国特色、简朴典雅、形式多样、现代文明的殡葬制度。
此外,殡葬制度改革扎实、灵活,结合当地实际,在社区内开设统一的灵堂、纪念区,严禁乐队演奏、燃放鞭炮,严禁土葬,在村内增设统一的骨灰存放点,火葬有奖、土葬罚款、举报有奖。宣传深入社区街道、村庄、家庭,人人知晓,自觉行动,争做文明土葬、尊葬的现代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